在江西省东北部的版图上,有一个名为“黄金埠”的小镇,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,镶嵌在鄱阳湖之滨。然而,每当提及它的行政归属,总能引发一场关于“到底该归谁管”的热议——是隶属于余干县的黄金埠镇,还是毗邻的上饶市?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,背后藏着复杂的历史脉络与现实考量。
黄金埠的行政归属之争,需回溯至千年前的历史深处。据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记载,早在秦汉时期,此地便属番阳县(今鄱阳县)管辖,因地处赣江下游冲积平原,水运发达,逐渐成为商贸重镇。唐代时,随着行政区划调整,黄金埠划归饶州府(治所今鄱阳县),直至宋代仍属饶州余干县。元明两代,余干县隶属饶州路、饶州府,黄金埠作为余干的东大门,承担着物资集散的功能。
清代雍正年间,《大清一统志》明确记载:“余干县东境有黄金埠,为商贾辐辏之地。”此时的黄金埠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市镇,隶属于余干县无疑。民国时期,虽历经军阀混战与行政区划调整,黄金埠始终未脱离余干县的管辖范围。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,江西省人民政府重新划定行政区,黄金埠镇仍属余干县,这一格局延续至今。
尽管历史脉络清晰,但黄金埠与上饶市的“亲密接触”,却让归属问题变得扑朔迷离。从地图上看,黄金埠距离上饶市区仅约50公里,而距余干县城则有70多公里;在经济联系上,许多企业的原材料来自上饶,产品也通过上饶的交通网络销往全国;在民生领域,不少居民习惯前往上饶就医、就学,甚至日常购物。这种“近水楼台”的距离感,让部分人产生了“黄金埠应归上饶管”的想法。
“我从小在上饶长大,后来嫁到黄金埠,总觉得这里更像上饶的一部分。”今年58岁的李阿姨说,“去上饶坐公交只要一小时,去余干得转车,麻烦得很。”而另一位在当地工厂工作的王先生则持相反意见:“虽然离上饶近,但我们身份证上是余干县人,政府办事还得找余干,归属问题没那么重要,关键是日子过得好。”
这种分歧背后,是地理 proximity 带来的情感认同与行政管辖的现实冲突。上饶市作为地级市,拥有更多的政策资源与基础设施投入,而余干县作为农业大县,财政能力有限,难以满足黄金埠快速发展的需求。因此,部分居民希望通过变更归属,获得更多的发展红利。
无论归属如何,黄金埠的发展从未停歇。作为余干县的经济重镇,黄金埠镇2022年实现GDP约85亿元,占全县总量的1/5;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2家,涵盖有色金属加工、纺织服装、机械制造等领域;常住人口约12万人,城镇化率达48%。在交通方面,浙赣铁路、昌万公路穿境而过,距南昌昌北国际机场仅120公里,区位优势显著。
然而,相较于上饶市下辖的县级市(如德兴市),黄金埠的基础设施仍有差距。例如,上饶市正在推进的“大上饶”都市圈建设,将黄金埠纳入辐射范围,但缺乏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,导致项目落地存在障碍。“如果我们能归上饶管,就能更快享受到都市圈的医疗、教育资源共享。”当地一位企业家坦言。
不过,余干县也在积极回应黄金埠的发展诉求。近年来,余干县加大对黄金埠的财政转移支付,投资10亿元建设工业园区,引进了一批龙头企业;同时,推动黄金埠与上饶市的产业协作,比如共建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,实现了优势互补。
对于黄金埠的归属问题,学界有着不同的声音。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教授认为,行政归属的核心是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区域的协同发展。“无论是余干还是上饶,关键是要看谁能更好地推动黄金